13:30-13:37 | 口头报告 | 生物量碳储量、积累速率和稳定性: 初始树木特征、空间分布、物种多样性和城市建筑对其变化的影响 |
| ||||
13:37-13:44 | 口头报告 | 昆明主城区内涝时空格局及其道路连通性影响 |
| ||||
13:44-13:51 | 口头报告 | 城市公园生物多样性社会公众福祉体验研究——以北京兴隆公园为例 |
| ||||
13:51-13:58 | 口头报告 | 基于四个气候带典型城市的城市绿地昆虫多样性调查与其未来潜在适生区分布预测 |
| ||||
13:58-14:05 | 口头报告 | Top five birds indicators of high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 city |
| ||||
14:05-14:12 | 口头报告 | 基于鸟类生态特征的城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
| ||||
14:12-14:19 | 口头报告 | 基于多情景城市扩张预案的未来绿地生态网络构建——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
| ||||
14:19-14:26 | 口头报告 | 基于“市域-中心城区”双层次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及策略研究 |
| ||||
14:26-14:33 | 口头报告 | 高等教育建设通过改善城市植被缓解城市碳赤字 |
| ||||
14:33-14:40 | 口头报告 | 基于鸟类多样性保护的市域生态网络构建途径探究——以杭州市为例 |
| ||||
14:40-14:47 | 口头报告 | 福州城市化强度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半自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
| ||||
14:47-14:54 | 口头报告 | 长春市城市公园建成年限对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景观格局及其关联性的影响:对城市公园规划与管理的启示 |
| ||||
14:54-15:01 | 口头报告 | 土地利用现状对木本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特征影响分析 |
| ||||
15:01-15:08 | 口头报告 | 极端高温下干热和湿热城市植被的降温潜力 |
| ||||
15:08-15:15 | 口头报告 |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城市绿地覆盖及其暴露人口的时空动态 |
| ||||
15:15-15:22 | 口头报告 | 城市公园绿地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
| ||||
15:22-15:29 | 口头报告 |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城镇化发展梯度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 |
| ||||
15:29-15:36 | 口头报告 | 不同城市规模下温度和景观影响情感的空间异质性 |
| ||||
15:36-15:43 | 口头报告 | 城市遮阴规划:基于高温天气下人类活动视角 |
| ||||
15:43-15:50 | 口头报告 | 基于鸟类多样性的长江流域重要生态空间识别与优化研究 |
| ||||
15:50-15:57 | 会间休息 | ||||||
15:57-16:04 | 口头报告 |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社区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量化分析方法研究 |
| ||||
16:04-16:11 | 口头报告 | 探讨极端降雨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及植物水分利用特征 |
| ||||
16:11-16:18 | 口头报告 | 基于数智融合的城市绿地生态监测与系统管理 |
| ||||
16:18-16:25 | 口头报告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杭州市主城区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研究 |
| ||||
16:25-16:32 | 口头报告 | 城市公园绿地格局对其自然教育价值的影响与阈值效应 |
| ||||
16:32-16:39 | 口头报告 | 中国脱贫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作用及驱动机制研究 |
| ||||
16:39-16:46 | 口头报告 | 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多尺度变异机制 |
| ||||
16:46-16:53 | 口头报告 | 多山城市公园绿地野性质量评价——以贵阳市为例 |
| ||||
16:53-17:00 | 口头报告 | 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及2D和3D景观对其影响的昼夜变化 |
| ||||
17:00-17:07 | 口头报告 | 辽宁海岸带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 |
| ||||
17:07-17:14 | 口头报告 | 再自然化策略导向下的生态服务提升空间划分与潜力研究 |
| ||||
17:14-17:21 | 口头报告 | 不透水面、植被和水体对地表温度的交互作用 |
| ||||
17:21-17:28 | 口头报告 | LUCC影响下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耦合特征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