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Date | 类型/Type | 题目/Topic | 讲者/Speaker | 单位/Institution | ||
---|---|---|---|---|---|---|
13:30-13:37 | 口头报告 |
蚯蚓活动对土壤温室气体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
|
|||
13:37-13:44 | 口头报告 |
多样性与入侵性的关系:基于本地凋落物驱动的植物-土壤反馈对美洲商陆入侵的研究 |
|
|||
13:44-13:51 | 口头报告 |
野火驱动因子因生物群落而不同 |
|
|||
13:51-13:58 | 口头报告 |
6种牧草水浸提液对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的化感效应研究 |
|
|||
13:58-14:05 | 口头报告 |
土壤水分对入侵植物美洲商陆和本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
|
|||
14:05-14:12 | 口头报告 |
The release from plant pathogens will enhance AM fungi mutualistic associations in invasive plants |
|
|||
14:12-14:19 | 口头报告 |
植食性昆虫通过改变入侵植物根系代谢来增强其与土壤的相互作用 |
|
|||
14:19-14:26 | 口头报告 |
入侵种瘤突苍耳细根解剖结构代间可塑性的研究 |
|
|||
14:26-14:33 | 口头报告 |
紫茎泽兰优势叶内生炭疽真菌对本地植物和作物的疾病传播风险 |
|
|||
14:33-14:40 | 口头报告 |
入侵和非入侵植物的物候生态位分化影响群落年内动态 |
|
|||
14:40-14:47 | 口头报告 |
造林和森林生长对黄土高原森林碳储量的影响 |
|
|||
14:47-14:54 | 口头报告 |
生理与转录组学视角:解析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及近缘本地种对氮素、水分胁迫的光合适应性与代间可塑性响应 |
|
|||
14:54-15:01 | 口头报告 |
森林养分影响入侵时间序列下微生物介导的垂序商陆氮动态 |
|
|||
15:01-15:08 | 口头报告 |
林火通过真菌生活史策略改变了中国北方森林根际土壤碳矿化 |
|
|||
15:08-15:15 | 口头报告 |
1982~2022年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火灾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 |
|
|||
15:15-15:22 | 口头报告 |
生物炭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温室气体源/汇功能的影响 |
|
|||
15:22-15:29 | 口头报告 |
本地群落多样性和时间稳定性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量的影响 |
|
|||
15:29-15:36 | 口头报告 |
2003年“金河5·5”大火火后植被恢复 |
|
|||
15:36-15:43 | 口头报告 |
入侵植物对火灾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塑效应及对生态恢复过程的潜在影响 |
|
|||
15:43-15:50 | 口头报告 |
不同林火管理政策和可燃物调控模式对中国北方森林火灾风险的影响 |
|
|||
15:50-15:57 |
会间休息 |
|||||
15:57-16:04 | 口头报告 |
计划火烧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泥炭地的碳释放的影响 |
|
|||
16:04-16:11 | 口头报告 |
北方森林火后森林地上生物量碳积累速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
|
|||
16:11-16:18 | 口头报告 |
1990-2020间全球林火碳排放分析 |
|
|||
16:18-16:25 | 口头报告 |
长期放牧利用改变了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 |
|
|||
16:25-16:32 | 口头报告 |
县级森林-城镇交界域区划方法 |
|
|||
16:32-16:39 | 口头报告 |
高寒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对自然野火的响应 |
|
|||
16:39-16:46 | 口头报告 |
滇中高原城乡交错带林火时空格局与驱动机制摘要 |
|
|||
16:46-16:53 | 口头报告 |
中国大兴安岭北部与毗连俄罗斯地区北方针叶林火灾体系特征比较 |
|
|||
16:53-17:00 | 口头报告 |
森林火烧迹地植被更新与恢复研究进展 |
|
|||
17:00-17:07 | 口头报告 |
地下泥炭火对树木根系影响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