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日程
检索:
选择日期:
  • 不限
  •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选择会场:
  • 不限
  • 沈阳新世界博览馆 4层 展览厅 4A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1
  • 新世界博览馆 2层 1号贵宾厅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12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1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 503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10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9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11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4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 505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12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肆聚1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2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 506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8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伍聚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仨聚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9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肆聚2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1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 504
  • 新世界博览馆 4层 博览阁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3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10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尚房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2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双聚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茶歇1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5
  • 新世界博览馆 2层 1号贵宾室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7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一聚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双聚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3层 万喜宫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6层 8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6层 9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7层 6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7层 7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9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6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9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8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8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0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5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1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2号厅
选择专题:
  • 不限
  • 大会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会
  • 第一届全国青年生态学家论坛
  • 01.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创新研究与应用
  • 02.碳中和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 03.基于土壤健康的生态种植技术创新与实践
  • 04.生态模型与系统模拟
  • 05.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生态学的实践与挑战
  • 06.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联网观测与集成研究
  • 07.生态健康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方法
  • 08.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减污降碳研究中的应用
  • 09.生态工程学理论与技术应用进展
  • 10.土地覆被与生态系统制图
  • 11.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
  • 12.种子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育
  • 13.生态科普的理论、技巧与实践
  • 14.森林土壤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功能
  • 15.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与管理
  • 16.生态产品核算与价值实现
  • 17.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和稳定性
  • 18.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
  • 19.森林更新与生态恢复
  • 20.流域生态学视角下的淡水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 21.城市与区域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22.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
  • 24.湿地生态科学新使命:湿地服务人类福祉
  • 25.人地和谐与生态水文
  • 26.全球变化下草地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及近自然恢复
  • 27.全球变化下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恢复的碳汇效应
  • 28.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
  • 29.全球变化下淡水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
  • 31. 全球变化下的野火干扰与生态响应
  • 32.植物功能性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 33.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 34.高寒生态与人类适应
  • 35.动植物互作与协同进化
  • 36.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恢复
  • 37.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
  • 38.气候行动最前线的美丽中国建设
  • 39.海洋生态保护与人海和谐共生
  • 40.生态敏感性与可持续发展
  • 41. 化学生态学与和谐共生
  • 42.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提升路径
  • 43.森林生态与保育——人与自然和谐驱动的森林经营
  • 44.城市社区生态功能提升与智慧管理
  • 45. 生态旅游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 46.环境污染与生态健康
  • 47.城乡蓝绿空间再自然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新路径
  • 49. 城市生态系统:监测、研究与示范
  • 研究生论坛01.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重建
  • 研究生论坛02.生态系统综合观测、模拟与制图
  • 研究生论坛03.可持续森林管理
  • 研究生论坛04.草地荒漠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研究生论坛05.土壤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功能
  • 研究生论坛06.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
  • 研究生论坛07.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 研究生论坛08.全球变化下的生态干扰与响应
  • 研究生论坛0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前沿议题
  • 研究生论坛10.生态健康与环境挑战
  • 研究生论坛11.生态农业与绿色产业转型
  • 研究生论坛12.城市生态功能优化与管理
  • 研究生论坛13.生态资产与可持续发展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8号厅

2024年10月25日 13:30-17:35 | 研究生论坛08.全球变化下的生态干扰与响应
主持人 :
时间/Date 类型/Type 题目/Topic 讲者/Speaker 单位/Institution
13:30-13:37 口头报告

蚯蚓活动对土壤温室气体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译庆 福建师范大学
13:37-13:44 口头报告

多样性与入侵性的关系:基于本地凋落物驱动的植物-土壤反馈对美洲商陆入侵的研究

李昊坤 鲁东大学
13:44-13:51 口头报告

野火驱动因子因生物群落而不同

于东立 四川农业大学
13:51-13:58 口头报告

6种牧草水浸提液对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的化感效应研究

王恩鹏 内蒙古民族大学
13:58-14:05 口头报告

土壤水分对入侵植物美洲商陆和本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相迟璇 青岛农业大学
14:05-14:12 口头报告

The release from plant pathogens will enhance AM fungi mutualistic associations in invasive plants

孔凡姣 河南大学
14:12-14:19 口头报告

植食性昆虫通过改变入侵植物根系代谢来增强其与土壤的相互作用

王路伟 河南大学
14:19-14:26 口头报告

入侵种瘤突苍耳细根解剖结构代间可塑性的研究

陈美杉 沈阳农业大学
14:26-14:33 口头报告

紫茎泽兰优势叶内生炭疽真菌对本地植物和作物的疾病传播风险

杨爱玲 云南大学
14:33-14:40 口头报告

入侵和非入侵植物的物候生态位分化影响群落年内动态

刘芮伶 华东师范大学
14:40-14:47 口头报告

造林和森林生长对黄土高原森林碳储量的影响

上官芳琪 郑州大学
14:47-14:54 口头报告

生理与转录组学视角:解析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及近缘本地种对氮素、水分胁迫的光合适应性与代间可塑性响应

刘欣悦 沈阳农业大学
14:54-15:01 口头报告

森林养分影响入侵时间序列下微生物介导的垂序商陆氮动态

陈丹莉 鲁东大学
15:01-15:08 口头报告

林火通过真菌生活史策略改变了中国北方森林根际土壤碳矿化

王春 东北林业大学
15:08-15:15 口头报告

1982~2022年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火灾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

向泓霖 东北林业大学
15:15-15:22 口头报告

生物炭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温室气体源/汇功能的影响

黄铭洲 东北林业大学
15:22-15:29 口头报告

本地群落多样性和时间稳定性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量的影响

龙诗怡 华东师范大学
15:29-15:36 口头报告

2003年“金河5·5”大火火后植被恢复

刘其明 北京大学
15:36-15:43 口头报告

入侵植物对火灾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塑效应及对生态恢复过程的潜在影响

张晴 山东大学
15:43-15:50 口头报告

不同林火管理政策和可燃物调控模式对中国北方森林火灾风险的影响

肖盛瑞 东北林业大学
15:50-15:57

会间休息

15:57-16:04 口头报告

计划火烧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泥炭地的碳释放的影响

李光新 东北林业大学
16:04-16:11 口头报告

北方森林火后森林地上生物量碳积累速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周思羽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6:11-16:18 口头报告

1990-2020间全球林火碳排放分析

郭文华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6:18-16:25 口头报告

长期放牧利用改变了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

李梦真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16:25-16:32 口头报告

县级森林-城镇交界域区划方法

蒋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16:32-16:39 口头报告

高寒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对自然野火的响应

周怡志 青海大学
16:39-16:46 口头报告

滇中高原城乡交错带林火时空格局与驱动机制摘要

单子铭 云南大学
16:46-16:53 口头报告

中国大兴安岭北部与毗连俄罗斯地区北方针叶林火灾体系特征比较

辛嘉讯 北京大学
16:53-17:00 口头报告

森林火烧迹地植被更新与恢复研究进展

蔡晓敏 江西师范大学
17:00-17:07 口头报告

地下泥炭火对树木根系影响的研究

张轶超 香港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