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日程
检索:
选择日期:
  • 不限
  •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选择会场:
  • 不限
  • 沈阳新世界博览馆 4层 展览厅 4A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1
  • 新世界博览馆 2层 1号贵宾厅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12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1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 503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10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9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11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4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 505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12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肆聚1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2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 506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8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伍聚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仨聚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9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肆聚2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1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 504
  • 新世界博览馆 4层 博览阁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3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10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尚房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2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双聚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茶歇1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205
  • 新世界博览馆 2层 1号贵宾室
  •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507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一聚
  • 新世界博览馆(酒店2层)会议室 双聚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3层 万喜宫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6层 8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6层 9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7层 6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7层 7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9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6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9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8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8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0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5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1号厅
  • 沈阳皇朝万鑫酒店 8层 12号厅
选择专题:
  • 不限
  • 大会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会
  • 第一届全国青年生态学家论坛
  • 01.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创新研究与应用
  • 02.碳中和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 03.基于土壤健康的生态种植技术创新与实践
  • 04.生态模型与系统模拟
  • 05.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生态学的实践与挑战
  • 06.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联网观测与集成研究
  • 07.生态健康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方法
  • 08.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减污降碳研究中的应用
  • 09.生态工程学理论与技术应用进展
  • 10.土地覆被与生态系统制图
  • 11.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
  • 12.种子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育
  • 13.生态科普的理论、技巧与实践
  • 14.森林土壤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功能
  • 15.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与管理
  • 16.生态产品核算与价值实现
  • 17.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和稳定性
  • 18.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
  • 19.森林更新与生态恢复
  • 20.流域生态学视角下的淡水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 21.城市与区域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22.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
  • 24.湿地生态科学新使命:湿地服务人类福祉
  • 25.人地和谐与生态水文
  • 26.全球变化下草地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及近自然恢复
  • 27.全球变化下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恢复的碳汇效应
  • 28.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
  • 29.全球变化下淡水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
  • 31. 全球变化下的野火干扰与生态响应
  • 32.植物功能性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 33.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 34.高寒生态与人类适应
  • 35.动植物互作与协同进化
  • 36.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恢复
  • 37.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
  • 38.气候行动最前线的美丽中国建设
  • 39.海洋生态保护与人海和谐共生
  • 40.生态敏感性与可持续发展
  • 41. 化学生态学与和谐共生
  • 42.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提升路径
  • 43.森林生态与保育——人与自然和谐驱动的森林经营
  • 44.城市社区生态功能提升与智慧管理
  • 45. 生态旅游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 46.环境污染与生态健康
  • 47.城乡蓝绿空间再自然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新路径
  • 49. 城市生态系统:监测、研究与示范
  • 研究生论坛01.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重建
  • 研究生论坛02.生态系统综合观测、模拟与制图
  • 研究生论坛03.可持续森林管理
  • 研究生论坛04.草地荒漠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研究生论坛05.土壤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功能
  • 研究生论坛06.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
  • 研究生论坛07.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 研究生论坛08.全球变化下的生态干扰与响应
  • 研究生论坛0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前沿议题
  • 研究生论坛10.生态健康与环境挑战
  • 研究生论坛11.生态农业与绿色产业转型
  • 研究生论坛12.城市生态功能优化与管理
  • 研究生论坛13.生态资产与可持续发展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新世界博览馆 会议室 505

2024年10月27日 08:30-11:55 | 06.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联网观测与集成研究
时间/Date 类型/Type 题目/Topic 讲者/Speaker 单位/Institution
08:30-08:45 专题发言

洞庭湖湿地碳收支及其水文环境调控

邓正苗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
08:45-09:00 专题发言

大尺度GPP估算对通量观测的依赖性

陈铁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09:00-09:15 专题发言

南亚热森林生态干旱压力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碳动态

李跃林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09:15-09:30 专题发言

植被因子和大气干旱影响了典型黑沙蒿灌丛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时间动态

母艳梅 广西师范大学
09:30-09:45 专题发言

亚洲中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植被对气象水文要素的响应机制研究

于宗绪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09:45-10:00 专题发言

中国大气湿磷沉降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台子晗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0:00-10:10

会间休息

10:10-10:25 专题发言

中国草地样带蒸散的时空格局与驱动机制

马乐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0:25-10:40 专题发言

地下水碳库贡献探讨——以流溪河小流域为例

王岑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10:40-10:55 专题发言

植被覆盖度的升高驱动全球陆地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豆晓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0:55-11:10 专题发言

复杂地形下森林生态系统涡度相关法CO2通量的空缺插补:基于科尔塔群多塔比较

李彤彤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1:10-11:25 专题发言

复杂地形下通量观测的不确定性及双塔移动观测平台

缪国芳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24年10月27日 13:30-17:18 | 11.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
时间/Date 类型/Type 题目/Topic 讲者/Speaker 单位/Institution
13:30-13:48 专题发言

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研究

徐卫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3:48-14:06 专题发言

东北虎豹智慧监测与精准保护研究进展

姜广顺 东北林业大学
14:06-14:24 专题发言

生态管理岗政策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发展与治理的影响研究

黄宝荣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14:24-14:42 专题发言

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大熊猫栖息地连通性提升策略

张晋东 西华师范大学
14:42-15:00 专题发言

黄河源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和优化策略研究

宋芊 青海大学
15:00-15:18 专题发言

钱江源国家公园历史植被遗存时空分布及其驱动特征

胡文浩 浙江农林大学
15:18-15:30

会间休息

15:30-15:48 专题发言

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为干扰梯度时空分异机理与风险制图研究

杜文武 西南大学
15:48-16:06 专题发言

洪水调蓄生态系统服务流模型的开发、验证和在保护地生态补偿中的应用

王贺崐元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16:06-16:24 专题发言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方法研究

范馨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6:24-16:42 专题发言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方法

李星醇 东北林业大学
16:42-17:00 专题发言

影响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社区因素及其关键指标研究

康渊 中国矿业大学
17:00-17:18 专题发言

中国自然保护地典型治理模式成效比较研究——基于社区感知视角

张引 重庆大学